菲律宾再度挑衅南海:小马科斯的“危险赌博”恒瑞盈
自从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捕并远赴海牙后,菲律宾现任总统小马科斯在国内政坛的地位日渐岌岌可危。除了来自民众的反对和政坛对手的施压,他一度依赖的“靠山”美国近期深陷伊以冲突的漩涡,显然无暇顾及菲律宾的事务。如今,小马科斯在复杂的国内外压力下,不得不采取更加冒险的行动以寻求自救。
菲律宾船只的挑衅:无视警告,逼近黄岩岛
6月20日,菲律宾的3006号船无视中方多次警告,执意进入中国黄岩岛周边海域,企图突破中方的控制区域。中国海警立即采取了三级反制措施:首先通过无线电警告,接着实施跟踪监视,最后用水炮进行驱离。最终,菲船被迫撤退,过程中其雷达系统在驱离过程中遭遇了损害。视频显示,菲船的雷达罩在水炮的冲击下被打穿,船体也因剧烈震动而产生了损伤。然而,美军侦察机则全程盘旋在对峙海域的上空,却并未采取任何干预行动。此举不仅未能让菲律宾占得便宜,反而使小马科斯政府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困境。
菲律宾在南海的频繁挑衅:从“护渔”到侵权恒瑞盈
展开剩余73%菲律宾近来在南海的挑衅行为愈加频繁,似乎试图通过不断推进,来测试中国的底线。5月21日,菲律宾公务船强行闯入南沙铁线礁并非法登岛,企图制造“实际控制”的假象;6月中旬,菲律宾船只又以“护渔”为名,连续侵犯半月礁和舰长礁的海域。6月20日,菲船更是直接接近黄岩岛的核心海域,甚至携带了非必要的建筑材料,试图突破中国海警的防线。中方在此次对峙中,采取了渐进式的应对措施,先是通过无线电进行警告,再进行并行航行挤压,最后以水炮警示,彻底迫使菲船撤离。这一系列行动充分展示了中国海警的专业性与克制性。
美国的角色:旁观者的“战略矛盾”
对于菲律宾的挑衅,美军似乎始终扮演着“旁观者”的角色。美军侦察机全程跟踪拍摄,试图通过菲媒记者拍摄,制造“中国威胁”的话题。然而,美方并未在实际对峙中采取任何干预措施。这一行为暴露了美国在战略上的矛盾:菲律宾在美国“印太战略”中的角色愈加明显,但美国却不愿在菲律宾面临实际风险时作出真正的支持。事实上,当菲律宾的公务船遭遇中国水炮驱离时恒瑞盈,美军仅充当了“战地摄影师”的角色。这一幕反映了美国对菲律宾的利用,却并不会为其在南海的挑衅付出过多代价。
军事和外交的双重博弈:菲律宾的孤立处境
6月20日的对峙恰逢美菲联合军演“海上勇士合作”进行之际,美方刻意将军事训练与菲律宾的侵权行动同步进行,试图营造“国际支持”的假象。然而,现实却与此背道而驰。菲律宾的行为已经引起了东南亚国家的警惕,包括新加坡外交部公开驳斥美国使馆的“组屋走廊”比喻,明确表示反对外国势力借本地问题煽动民意。与此同时,越南、马来西亚等南海声索国也保持沉默,未响应菲律宾所谓的“联合抗中”号召。这种冷淡态度凸显了东盟国家对域外势力介入的普遍拒绝。它们深知,南海的稳定需要区域国家的共同维护,而外部势力的干预只会加剧争端。
小马科斯的政治和经济双重危机
小马科斯政府的冒险行为,无疑让其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巨大压力。首先,菲律宾经济因南海争端遭遇严重后果。中国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,2024年菲律宾对华出口占其GDP的12%。菲律宾商界普遍担忧,如果这种挑衅行为持续下去,可能导致经贸关系的严重破裂。此外,菲律宾国内的政治分裂也不断加剧,杜特尔特家族公开批评小马科斯的“亲美路线”,其支持率在短期内飙升了18%。民众的情绪也愈发倾向务实合作,而非对抗。
美军“尼米兹”号航母的“弃权”
在此时,菲律宾面临的困境尤为突出。此前,美军“尼米兹”号航母因为伊以冲突急赴中东,菲律宾只剩下日本提供的二手巡逻艇以及美国空洞的“防卫承诺”。这使得小马科斯的政府在国际舞台上显得异常脆弱。每一次黄岩岛海域的交锋,都是对中国在南海主权实际控制能力的见证。从逐步完善的海空一体化执法体系,到灵活的控制措施,中方的行动不仅展示了主权的坚定,也证明了博弈中的智慧与克制。
结语:美国的战略工具,菲律宾的自我束缚
菲律宾若继续充当美国的“战略棋子”,只会加速自己在南海争端中的孤立,最终陷入被动局面。美国远距离操控的剧本恒瑞盈,终将在东盟国家自主意识的觉醒中破灭。南海的未来,取决于域内国家能否跳出外部势力的“战略陷阱”,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。如果小马科斯真心为国家考虑,他应当及时止损,将精力集中在内政改革上,而非继续追随美国的策略,这样才能避免国家利益被个人政治投机所牺牲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